索引号: | 12371000776310487D/2021-00106 | 文号: | |
公开范围: | 面向社会 | 公开时限: | 长期公开 |
发布单位: | 高新区一中世昌校区(高新区二中) | 发文时间: | 2021-12-01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威海世昌中学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计划 |
||||
|
||||
一、工作总结 (一)以党建促立德树人 常规工作重标准注实效。落实上级“五个一”和“六个百分百”抓党建,一是主题宣讲、天福山党性教育、《长津湖》观影、书记带头讲党课(被评为市优课一等奖,推荐到省参评)等方式开展党员活动。二是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三是打造“1+4+N”开放式红色教育阵地——红色思政大厅,对接华晟社区,做实“双报到”。四是吸纳新党员,7名教师递交入党申请,全员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 “三到一岗”引领党史教育。将党史教育做为今年学校发展的关键性问题,由历史组开发党史课程,党员包班每周领学党史、领唱国歌。 党组织共建整合德育资源。一是与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建设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世昌校园展厅、甲午校园图书馆,获赠邓氏后人暨南大学温劲成教授墨宝;二是与市文旅集团党组织进行共建,开展刘公岛红色研学、志愿服务、解说员培养及课程开发。 (二)以“双减”破局“五育融合”提质 1.关注教师,提质师资力量 促进专业提升。一是开展“共读教师100条建议”、“教师基本功大赛”、周二新教师课堂管理专题培训、周三青年教师模拟讲课、青年教师诊断课以及20课时的“全优班主任培训”在内的“世昌青春计划”。二是选派教师赴青岛、济南等地参加高层次培训20余次;邀请市区内专家进行学科培训10余次,举办讲座10余场。 打造温情团队。以《高贵的光辉 温暖的力量》为抓手,传递精神力量;以工会为依托,开展“健康教师行动”,每个月举行一次传统体育团建活动。 2.深化改革,提质教学质量 精细化教学常规。落实三备课制度,对于课堂教学通过“推门听课制度”、“闭环诊断促进体系”进行调控。架构学科竞赛体系,丰富教学活动,以重点学生为突破,提升学业水平考试质量。 以科研促教学。加入教育部“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成果推广计划;探索中科院“张景中院士教育教学思想教学实验及推广研究项目”,与我校省级课题《指向“学会学习”的“后1/3教学模式”构建的行动研究》相结合,依托威海市初中语文姜荣名师工作室,市教研员进行探究模式和指导原则。开展主题展示课20余课,研讨会18场次。 抓实课堂教学四个关键点。上学期重点选择试验班级进行分层教学研究并尝试推进思维导图教学。下学期重点对小组合作进行研究,举行《小组合作教学研究启动会》和《生命化课堂规则的建立与使用--以小组合作学习规划为例》专题讲座,制定小组合作实施方案。 3.做实以体树人,提质体质管理 “普修+专项”式提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世昌五项提升行动(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3000米计划;俯卧撑;立定跳远;跳绳);针对于学生专项特长,开展武术、柔道、网球、篮球、足球、排球等专项社团训练。 近视、肥胖干预。邀请运动营养和运动损伤专家王友霞、周文福博士等专家,通过大数据分析,从营养膳食、运动处方、姿势异常矫正、体育智能家庭作业设计等方面进行肥胖干预。二是积极对接华师大体育健康促进项目合作单位——上海闵行区近视防控专家钟立主任,进行近视干预。 智慧体育。购置体质体能电子检测仪器,记录体质数据,监测体质情况,分析运动潜质;与百盟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运动手环体测系统;与威海市凯奇餐饮公司合作,建立智能饮食系统。 4.推进“大阅读”,提质阅读素养 听、说、读、写、演五维度推进。听,设“文润世昌·声达心田”每日美文欣赏。说,组织超级演说家、每日阅读分享。读,重点推进“专家—教师—学生”三个层面的“名著讲堂”,开展名著导读4场以及校园朗读者、国学小名士等活动。写,依托姜荣名师工作室,提升教师写作教学水平,开展“好书伴成长”征文、现场作文大赛等工作。演,举行首届世昌戏剧节。中国教育报张圣华副总编就我校“半亩塘大阅读”进行约稿。 建设场馆保障。建设了世昌文韵厅,由华田股份公司捐建的恭学馆于五月份建成并举行了揭牌仪式。 5.关注科技素养,提质科技教育 SSI项目推进。在北师大林静教授、哈工大马克思学院叶平院长、市教科院张涛主任等相关专家指导下以及与北京101中学等国内名校的研讨交流中推进社会性科学议题项目研究,进行线上沙龙活动12次。在全国ASIL科学素养提升联盟举办的“以社会性科学议题促进立德树人基地学校校长会议”上我校获邀进经验交流。 联盟式发展。多所初高中组建创客联盟,加入市科创联盟,建立九三学社科技教育基地,打造模拟飞行区,与哈工大海洋装备中心建立联系,申报省青少年科普教育330工程。 6.“课程+基地”融合,提质劳动教育 对接威海蓝呱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威海清泉谷薰衣草庄园、山东礴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空中农场、五谷四时园等校园劳动实践基地,开展劳动课程。 7.多元化美育,提质美育教育 一是学校对接九三学社,建设九三学社美育基地,打造美育主阵地;二是举办午间吉他小屋演奏、午间钢琴曲等活动,烘托美育氛围;三是分声部合唱七子之歌,打造美育课程。 8.创新德育载体,提质德育机制 构建爱国主题季。学校把9.10月作为爱国主题月,开设纪念日课程、电影课程,以语文和政治学科为先导,打造人文学科整合课程。 模联社团精英教育。开展自由搏击、泰拳、螳螂拳、英文礼仪社交、时政热点辩论、韩国语入门、古诗词鉴赏、世界名画鉴赏、经典电影、模联小讲堂、每年关注一件大事等课程。与哈工大模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邀请哈工大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到校进行学术培训。邀请美企CFO邹沅霖Alan到校为学生分享中英文化差异,邀请旅日多年的时千惠老师到校教授日语课。 德育队伍建设。定期开展班主任实操培训,以骨干班主任为引领,针对年轻班主任工作中的问题,开展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探索世昌少年背景下的军衔制德育评价体系。以培养爱国和奋斗精神为最终考核目标,以学生品行、学习、体育、阅读、科技、艺术等作为定量评价指标,把学生综合表现和状态定性评价指标,参照军衔晋升,以军衔徽章作为标识,定期进行增值式军衔考核评级,学期末根据最终军衔级颁发班级、年级、校级三级世昌少年荣誉称号进行表彰,为校级世昌少年设立“世昌少年墙”,邀请校级世昌少年学生家长到校访谈、交流。 构建家校育人共同体。组织周三家长驻校办公、家长学校、家长护学岗、家委会学校工作研讨会、农场劳动基地建设家委会服务、家长开放日活动、小升初教育指导宣讲会等家校沟通活动20余场,在区教育满意度测评中成绩优异。 (三)“五化”安全工作,构建安全校园 全面推进安全检查网格化、学校活动应急预案化、安全档案精细化、安全教育课程化、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五化安全工作体系”。做实防疫工作,优化安全环境,共建防欺凌网格联动全域护学防欺凌体系。主动对接威海市红十字会开展安全应急“三个一”活动。 二、取得成绩 学校被选为教育部教学成果推广学校、中国儿童青少年体育健康促进学校、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传统武术分会发起学校、省教育学会教育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员单位、省网球协会理事会单位、青岛教科院“整体数学”教学研究与实践成果推广应用基地,申请加入北京奥组委和教育部联合发起的“姊妹校”项目,与马来西亚廉律中学建立合作关系。学校获得全国柔道特色学校称号,德育工作被省教育厅评为“优秀德育工作案例”(全省共100个),在第十届“泰山杯”教育管理高层论坛上学校做《根植世昌精神践行爱国主义》典型工作交流(全省初中共8所学校)。学校开发的《SSI-L课程之填海造陆》校本课程,获山东省优秀案例(全省共94个)、省跨学科主题学习优秀案例。 我校尤春华老师获评市级教书育人楷模教师;12节参评是优质课,11节获市级奖项,有5节推送到省参评;尤春华等三名教师受邀参加威海电台名著推介栏目录制;6名学生参加了市电视台《诗经进家庭》录制。学校的经典诵读《因为有你》荣获山东省三等奖,《永怀初心》获省二等奖等奖。在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机架救援挑战赛获省三等奖,在NOC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创新实践大赛中“我的教室”党史馆赛获省二等奖、MakeX机器人挑战赛获省级三等奖,在MakeX机器人挑战赛山东省积分赛获省级三等奖,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市一、二、三等奖各一项。市中小学生“校园朗读者大赛”我校朱可鑫同学和孙莎莎老师获市级一等奖。市现场作文大赛丁雨竹同学获一等奖,高佳怡、牟子轩同学获三等奖。 三、工作计划 (一)凝练理念文化,促进内涵发展 凝练学校理念文化,打造学校特色工作,将体质健康和德育工作重点打造成学校特色。 (二)加强党建工作,统领学校发展 做实学校党建常规工作,深化学校“三到一岗”党建品牌建设,重点进行“到学生中去”每一个党员切实深入学生、关心学生。 (三)严抓教学常规,夯实过程管理 1.规范管理。重点加强课堂教学、教师集体备课、作业布置批改、闭环监测体系、碎片化时间的利用、学科基本功竞赛、学生课后发展的规范管理工作,保障教学有序。 2.课堂关键点。以小组合作为基础,结合导学案、分层教学和思维导图,推进组内互助、组间协作的学习共同体。 3.课题研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后1/3教学课题理念。以语文、数学在教学过程中优化后1/3模式,课题资料整理规范化,做好结题工作。 4.会考工作。抓好初二年级学生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科,初三年级历史和生物学科会考工作,抓好重点学生,紧盯全市达标率。 (四)关注教师生长,打造优质队伍 1.专业提升。落实青蓝工程,提质青年教师成长,做好区域教研和联片教研提升业务水平,深化“推门课”,加强调控。 2.健康教师。实施《健康教师行动计划》,每月一次传统体育团建健身活动。 (五)推进五育融合,提升教育质量 德育工作。一是以历史学科、政治学科课程为基础,与学校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相结合,逐步系统的开展世昌场馆课程。二是强化班主任队伍交流和学习,提高专业性,三是逐步完善并开始实施学生评价体系 劳动教育。细化团队课程分配设置,体系化开展劳动教育课程,扎实做好学生参与管理学校农场工作。 美育教育。探索美术、音乐主题整合课程和《分声部合唱七子之歌》校本课程,开展素描普修课,重视音美特长生培养。 (六)联动内外,盘活校园安全 完善安全工作体系,扎实做好防疫常态工作,落实防欺凌网格联动全域护学防欺凌体系。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